产后尿失禁是怎么回事 产伤所致
产后尿失禁是怎么回事 产伤所致
分娩时难产,或运用臀位牵引、产钳、胎头吸引器等,可直接损伤盆底软组织,影响复旧,导致尿道膨出,盆底软组织松弛,或有会阴切开裂伤等。于是,产后就会出现尿失禁现象,甚至还会有子宫脱垂;产后应在医生指导下,积极做盆底肌肉锻炼,必要时用药治疗。
产后溢尿的原因
膀胱不能维持期控制排尿的功能、尿液不自主地流出,称为尿失禁。产妇如果骨盆底肌肉受损,强度削弱,就会出现尿失禁。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是指腹压大于最大尿道压时,在无逼尿肌收缩的状态下,尿液不亢主地排出,多在咳嗽、运动等腹压增加时发生。往往由于分娩、产伤造成膀胱颈、尿道支撑结构破坏,尿道周围结缔组织损伤和松弛,尿道活动度过大等引起;或由于结缔组织弹性下降,尿道内括约肌功能缺陷或创伤,尿道不能正常关闭所致。
1、生育损伤
这是造成压力性尿失禁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女性在怀孕分娩过程中所导致盆腔底部的肌肉松弛,从而改变了膀胱与尿道的正常位置,使尿道对尿液的控制能力降低。同时女性的盆骨比男性的更为宽大,肌肉支持力弱,女性尿道也较男性的短,平均只有3CM。因此很多妈妈只要有腹部用力的动作(如咳嗽、大笑、跳跃、弯腰等)使腹压增加,压迫到膀胱就会漏尿,这也是困扰着众多妈妈们尴尬时刻。
2、激素变化
在怀孕期间,机械及激素变化引起肾脏生理变化,最常见的排尿频率和造成的应力性尿失禁。怀孕期间的其他症状包括尿急,尿失禁,尿不尽,慢流。
3、其他
在怀孕期间增加压力性尿失禁是辩称是受损害的筋膜,韧带,盆底肌肉和神经的支持的结果,控制膀胱颈和尿道。
4、高发人群
年龄大、多胎生育、多次流产、年龄较大或体形偏胖的女性,发病率较高。
尿失禁不一定要手术治疗
为何打个喷嚏,就会发现尿液不由自主地流出呢?一般而言,在正常情况下,当我们在大笑、打喷嚏、咳嗽或者弯腰时,腹腔内的压力会增加,当压力传递到膀胱时,膀胱内储存的尿液会受到向外挤的压力,此时,骨盆底的肌肉群会适时地收缩,扮演“刹车”的角色,以免尿液外漏。
然而,有些产后妈妈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因为胎儿经过产道时造成了骨盆底的肌肉群拉伤或支配肌肉的神经受伤,导致提肛肌、骨盆肌松弛及萎缩,无法正常发挥功能,所以一旦打喷嚏或大笑时,就会有漏尿的情况,也就是大家所说的“产后尿失禁”。产后尿失禁通常在产后一周内发生,虽然以后症状多会渐渐缓解,但是轻微者可能造成外阴部潮湿瘙痒,严重者有时候会有裤子湿透的现象,会发出一股尿骚味,容易造成个人社交上的困扰!
解析常见尿失禁类型
尿失禁是指无法用意识控制、不由自主的尿液漏出现象,是女性常见的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几率也会逐渐提高。尿失禁产生的原因很多,先天体质因素、后天的怀孕生产、慢性肺部疾病或从事重体力劳动等因素,都有可能造成尿失禁的情况。
尿失禁的分类
真性尿失禁
又称完全性尿失禁,指尿液连续从膀胱中流出,膀胱呈空虚状态。常见的原因为外伤、手术或先天性疾病引起的膀胱颈和尿道括约肌的损伤。还可见于女性尿道口异位、膀胱阴道瘘等。
充溢性尿失禁
又称假性尿失禁,指膀胱功能完全失代偿,膀胱过度充盈而造成尿不断溢出。是由于下尿路有较严重的机械性(如前列腺增生)或功能性梗阻引起慢性尿潴留,当膀胱内压上升到一定程度并超过尿道阻力时,尿液不断地自尿道中滴出。该类患者的膀胱呈膨胀状态。
无阻力性尿失禁
无阻力性尿失禁是由于尿道阻力完全丧失,膀胱内不能储存尿液,患者在站立时尿液全部由尿道流出。
反射性尿失禁
反射性尿失禁是由完全的上运动神经元病变引起,排尿依靠脊髓反射,患者不自主地间歇排尿(间歇性尿失禁),排尿没有感觉。
急迫性尿失禁
急迫性尿失禁可由部分性上运动神经元病变或急性膀胱炎等强烈的局部刺激引起,患者有十分严重的尿频、尿急症状。由于强烈的逼尿肌无抑制性收缩而发生尿失禁。通常继发于膀胱的严重感染。
压力性尿失禁
压力性尿失禁是当腹压增加时(如咳嗽、打喷嚏、上楼梯或跑步时)即有尿液自尿道流出。引起该类尿失禁的病因很复杂,需要作详细检查。主要见于女性,特别是多次分娩或产伤者,偶见于尚未生育的女子。
产后尿失禁会自己好吗 产后尿失禁能治好吗
产后尿失禁是可以治愈的。但产妇一旦发生尿失禁情况,需要及时到泌尿专科医院进行诊治。如果不采取任何诊治措施,随着年龄增大,激素水平下降,盆底肌肉变得愈发松弛,症状会越来越严重。对于轻度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可通过药物、盆底功能锻炼、针灸等方式,获得良好的康复;而中重度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要想彻底康复,理想手段还是外科手术。
什么是产后尿失禁
产后尿失禁为产后不能如意约束小便而自遗,常伴小便过频,甚至于白昼达数十次。 多因难产时分娩时间过长,胎儿先露部位对盆底韧带及肌肉的过度扩张,胎儿压迫膀胱过久,致使膀胱被压处成瘘。手术产如产钳、臀位牵引损伤所致。如体力不佳,产后咳嗽及一切增加腹压的因素可影响盆底组织复旧,而发生张力性尿失禁。
中医将产后膀胱尿失禁归人“产后小便数候”、“产后尿血候”、“产后遗尿候”范畴,统称“产后排尿异常”。病因为膀胱气化失职所致,与肺、肾有密切关系。因肾司二便,与膀胱为表里;肺主一身之气,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产时劳伤气血,脾肺气虚,不能制约水道;或多产早婚,房劳伤肾,肾气不固,膀胱失约所致;产程过长或处理不当,损伤膀胱而发生产后尿失禁。
产后尿失禁诱因
手术产如产钳、臀位牵引损伤所致。如体力不佳,产后咳嗽及一切增加腹压的因素可影响盆底组织复旧,而发生张力性尿失禁。中医将产后膀胱尿失禁归人"产后小便数候";、"产后尿血候";、"产后遗尿候";范畴,统称"产后排尿异常";。病因为膀胱气化失职所致,与肺、肾有密切关系。因肾司二便,与膀胱为表里;肺主一身之气,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产时劳伤气血,脾肺气虚,不能制约水道;或多产早婚,房劳伤肾,肾气不固,膀胱失约所致;产程过长或处理不当,损伤膀胱而发生产后尿失禁。产后尿失禁发生在产后1星期左右,应及时诊断和治疗。如瘘孔较小而瘘孔周围有肉芽形成辦状,可给予补脬的中药治疗,以促进组织再生与修补,也有止血、止痛与镇静的作用。治疗期间必须绝对卧床休息,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或消除患者的痛苦,甚至可能避免手术。
产后尿失禁并不少见,它是因为生产过程中胎儿经过产道时骨盆底的肌肉群(或曰提肛肌)被拉伤或是支配它们的神经血管受伤,而导致提肛肌的松弛、萎缩。分娩过程中,胎儿先露部通过产道,使盆底韧带和肌肉产生过度伸张作用,特别是初产妇及手术助产如臀牵引术、产钳助产术、胎头吸引器助产术等,可直接损伤盆底软组织。产后体力劳动、持续性咳嗽、便秘等均为增加腹压的因素,可影响盆底组织恢复,使盆底组织松弛,导致尿道膨出,膀胱颈下降,尿道上段失去紧张度而变为漏斗形,尿道相对变短而宽,泌尿生殖隔及浅层肌肉损伤如会阴深Ⅱ度裂伤可影响尿道外括约肌的功能,由于这些因素的作用,容易发生产后尿失禁。
产后小便失禁的原因是什么
1、急迫性尿失禁表现为有了尿感时来不及上厕所尿就漏出来,有时开水管也会条件反射尿流出来;
2、压力性尿失禁表现为咳嗽、跳跃、下楼梯、抬重物等任何腹部用力的动作,都会有尿液漏出,甚至笑一笑,打个喷嚏尿就会流出来。怀孕后妈咪或者中年妇女比例最多的是“压力型尿失禁”。
3、充溢性尿失禁则主要是由于膀胱收缩无力,在尿液涨满后,顺着尿道慢慢渗出,一般多发生在糖尿病及中风后的病人。正常情况下储尿期膀胱松弛,压力低,尿道阻力大于膀胱压力,尿液不会自动流出。排尿期膀胱收缩,压力升高,尿道松弛,压力下降,膀胱压力大于尿道阻力,尿液迅速排出。
4、一般情况下,腹压骤升时,虽然膀胱压力随腹压升高而升高,但由于盆底肌肉立刻发生反射性收缩使尿道伸长和管腔变细,阻力上升,且腹压也同时作用于尿道,增加了尿道压力,所以尿道压力仍然大于膀胱压力,尿液被控制在膀胱内。
5、产后尿失禁是因为生产过程中胎儿经过产道时骨盆底的肌肉群(或曰提肛肌)被拉伤或是支配它们的神经血管受伤,而导致提肛肌的松弛、萎缩,收缩力量削弱,尿道阻力下降,一旦膀胱压力随腹压骤升,而腹压又传达不到尿道,尿道阻力不足以抵抗膀胱压力,就会发生尿失禁。专家介绍说:产后尿失禁可作凯格尔运动来帮助复原。凯格尔运动就是骨盆底肌肉的收缩运动。通过反复的运动训练来复原及加强骨盆底肌肉的功能。
尿失禁女性高发年龄
尿失禁的问题女性居多,是因为女性要经历怀孕、分娩这一系列过程,在此过程中很容易发生骨盆底肌肉、神经受损,导致对尿道的控制力减弱,日后在腹压力突然增大时,就会更容易出现“漏尿”现象。
尿失禁是指无法用意识控制、不由自主的尿液漏出现象,是女性常见的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几率也会逐渐提高。导致尿失禁的原因很多,先天体质因素、后天的怀孕和分娩、慢性肺部疾病或从事重体力劳动等因素,都有可能造成尿失禁。
30%女性有尿失禁问题 年龄是发生危险的因素
有调查显示,年龄是尿失禁发生的危险因素,年龄68岁以上的女性发生尿失禁的风险是18-27岁女性的8.74倍。此外,多次分娩、巨大胎儿、自身体重过高都可能增加尿失禁的风险。张晓薇主任指出,妊娠期尿失禁的出现率为30%左右,产后尿失禁的发生概率为30%-40%。然而,很多产后妈妈出现漏尿症状时,并未认识到这是一种疾病,更有甚者炜疾忌医,以至于一拖再拖,导致最后病情加重,严重影响了自己的生活质量。
“尿失禁主要分为压力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和功能性尿失禁,其中压力性尿失禁最为普遍。”张晓薇主任表示,压力性尿失禁是由腹部受到压力时尿液不自主流出,往往由于大笑,咳嗽,打喷嚏,运动或者爬楼梯时发生。
对于轻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可以采用非手术治疗,例如加强盆底锻炼,就能有效改善问题;药物治疗则主要针对急迫性尿失禁,以暂时控制住和减轻症状为主;而对于重度尿失禁患者则应该考虑手术治疗。据了解,近年来医学界比较认可的是尿道中段“吊带”(TVT)术式,也就是通过小切口,将一种专门的吊带置入,将患者松弛的尿道托起,从而最大限度纠正患者的失禁问题。
30%女性有尿失禁问题 年龄是发生危险的因素
“一般来说,轻、中度的尿失禁先做盆底康复治疗,重度尿失禁就应该手术治疗。虽说如此,但也并非绝对。”张晓薇主任表示,是否手术还要依据患者的困扰度来决定,通常患者会先接受康复治疗,若无效之后再进行手术,但如果轻中、度的尿失禁患者感到非常困扰,那么也可以选择手术。
尿失禁除了令人身体不适,更重要的是,它会长期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心理健康,被称为“不致命的社交癌”。张晓薇主任表示,在门诊中曾遇到一些尿失禁患者,一到门诊就哭诉,由于尿失禁,自己已经无法上班,压力好大,无法正常的生活。对此,她表示,患者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要觉得难以启齿,尿失禁是可以治愈的。
产后尿失禁的原因 中医病因
中医认为产后尿失禁为膀胱气化失职所致,与肺、肾有密切关系。因肾司二便,与膀胱为表里;肺主一身之气,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产时劳伤气血,脾肺气虚,不能制约水道;或多产早婚,房劳伤肾,肾气不固,膀胱失约所致;产程过长或处理不当,损伤膀胱而发生产后尿失禁。所以,产后要注意调养,多吃补气血食物,适当进行骨盆底肌肉锻炼,多做提肛和收缩会阴部动作。